2008年3月15日星期六

訊息(message)、資訊(information)與設計

  • Fleming和Levie(1978)把訊息(message)界定為一組形式的訊號或符號(symbol),並用於認知、情感、心理動作技能,這其中將會涉及任何一個學習領域內的行為改變。
  • Grabowski(1995)把訊息的形式也解釋為訊號,且認為訊號的目的是用來刺激感官,以便能接受訊息。
    訊號與訊息是相互關聯的,但它們與資訊(information)並不相同,資訊是不連貫,訊息則是有組織連貫的。(楊美雪,2002)
  • 訊息本身並無深淺和大小之別,重點是如何將訊息組織而傳給大眾。不同傳播媒介所呈現的訊息,小至一件訊息,大至利用一組訊息所構成之節目、單元劇,甚至是一系列之節目或軟體,都可稱之為訊息。(李明芬,1996)
  • 設計:思考並實現如何把訊息傳播給大眾,是一種目標導向且有效率之科學化過程。

第一講 自我解讀圖像認知

第一講 自我解讀圖象能力認知
一、 課堂討論重點:

  1. 個人對非文字(non-verbal)圖形的認知差異比較。
  2. 個自的認知解讀模式剖析。
  3. 歸納人們解讀非文字圖形能力的可能關聯因素。
  4. 教導別人看出他測試時看不出的圖案並非易事,其困境何在。

二、 講義、參考書目:

  1. 老婦/少女圖-你第一眼看的是少女,還是老婦?
  2. 尼可拉方塊-你看的是 ,還是 ?
  3. 跳舞女郎-是左轉還是右轉?
  4. 3D圖案-你看到裡面有什麼?

三、 進行方式與時間分配:

  1. 課程概說-1小時。
  2. 觀察記錄自己的解讀圖象能力與別人的差異,並相互教導。
    (1) 觀看少女/老婦圖、尼可拉方塊、摺頁圖,並勾選自己所看到的。

觀看-5分鐘;相互教導-10分鐘;討論10分鐘,共25分鐘。
討論:
a. 比較自己與別人的差異。
b. 分析造成差異因素。
c. 怎樣才能看到原先看不到的?


(2) 觀看跳舞女郎動畫:是一直向左旋轉,或一直是向右旋轉;或偶爾會變。

觀看-5分鐘;相互教導-10分鐘;討論10分鐘,共25分鐘。
討論:
a. 比較自己與別人的差異-5分鐘。
b. 分析造成差異可能因素-10分鐘。
c. 怎樣才能迅速看到不同轉向?-15分鐘。
(3) 觀看3幅3D圖畫-你看到裡面有什麼?
觀看-10分鐘;相互教導-10分鐘;討論10分鐘,共30分鐘。
討論:
a. 比較自己與別人的差異。
b. 分析看不到的因素。
c. 分享怎樣才能看得到隱藏的圖案。

3.綜合個人解讀圖象能力討論:20分鐘。
(1) 個人解讀圖象能力差異如同解讀文字文本,都存在著差異。
(2) 個人解讀非文字圖形能力,可能與什麼有關。
(3) 自己讀圖能力與別人差異,造成差異可能跟自己XX有關。覺得自己較強、較弱的是什

麼。
(4) 同學的解讀能力,大體可分為幾種類型?
(5) 教導別人看他看不到的圖,為何不容易?

四、 預習暨作業預告

  1. 閱讀:
    (1) 徐靜嫻(2006) 走向新的識讀觀點。載於國語文領域統整課程發展:合作探究的模式。台北:學富,頁41-56。
    (2) Cazden, Courtney, Cope, Bill, Fairclough, Norman, Gee & Jim, et al. (1996)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: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.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s, 66(1), 60-92. 文章可從ERIC下載。
  2. 提供回應:對「多元識識」範疇與內涵的看法。-下週上課前一天(3/4)下午六時前上傳網路學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