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

圖一(左) 圖二(右上) 圖三 (右下)

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

最新消息

要隨時留意這裡所公布的訊息喔!

2009年2月3日星期二

多元識讀:二十一世紀教育新課題

6月進度

☆ 6/4 (第16週)
火星文閱讀如是我觀;火星文佳作共賞
(提供回應5)

☆ 6/11 (第17週)
另類閱讀-讀人、讀社會現象、讀人為環境、自然環境

☆ 6/18 (第18週)
閱讀台東-自拍影像小集分享討論;
期末檢視座談
(分享報告三)

5月進度

☆ 5/7 (第12週)
最愛影像短片推介分享
(分享報告二)

☆ 5/14 (第13週)
手機與網路閱讀;網路閱讀素養;
報紙新聞vs.廣播/電視/網路新聞;
明日圖書(The Future Book)樣貌

☆ 5/21 (第14週)
未來的網路社會:「賽伯人」的世界;
明日圖書我見我思
(提供回應4)

☆ 5/28 (第15週)
端午節放假

4月進度

☆4/2 (第7週)
全人教育週停課

☆ 4/9 (第8週)
照片欣賞解讀;光與影基本認識;
圖像小說(graphic novel)、
圖像論述(photo essays)

☆ 4/16 (第9週)
圖畫書與電子書的表徵差異分析

☆ 4/23 (第10週)
聲音符號系統的表徵手法與類型
(提供回應3)

☆ 4/30 (第11週)
動畫與影像閱讀;
鏡頭與空間的訊息意涵

3月進度

☆ 3/5 (第3週)
資料、資訊、訊息;傳播媒介、傳播媒體、訊息傳播模式;符號系統:符碼、語法、語境/語意;語境-五度空間;文字識讀、視聽識讀、網路識讀;媒體素養vs.資訊素養

☆3/12 (第4週)
字義表徵vs.圖形化非字義表徵;文字符號表徵手法與原理(提供回應2)

☆ 3/19 (第5週)
視覺要素;圖象符碼表徵手法與原理

☆ 3/26 (第6週)
報紙xx版如是我讀:國內四家報紙風格與評價;
報刊文字、圖像處理基本認識;
讀物圖象化趨勢
(分享報告一)

第二講 多元識讀的範疇與內涵

第二講 多元識讀的範疇與內涵
一、 回應討論重點
1. 新倫敦團體提出「多元識讀」原由。
2. 新倫敦團體所提出的「多元識讀」,「多元」、「識讀」各指涉什麼?試從識讀行為和識讀對象,說明「多元」的意涵。
3. 科技給「識讀」能力需求帶來如何的影響?
4. 個人對「多元」、「識讀」的看法。
5. 線性閱讀vs.非線性閱讀(圖影像、聲音)vs.五度空間。
二、 講義、參考資料
1. 同學提供的回應。
2. 尼可拉方塊-你看的是 ,還是 ?
3. 跳舞女郎-是左轉還是右轉?
4. 3D圖案-你看到裡面有什麼?
三、 進行方式與時分配
1. 討論「多元」、「識讀」指涉範疇與內涵,以及識讀概念變遷與時代環境的關係。-60分鐘(1節半)。
2. 介紹媒體、媒介、出版、傳播、資料、資訊、訊息等用語-50分鐘(1節)。
3. 介紹五度空間、線性文學閱讀與非線性圖像閱讀-40分鐘。

多元識讀研究 個人作業

個人作業:
分為提供回應期末心得報告兩種。

(1) 提供回應:
共有五次,每次各占6%,合占30%。
就教師所指定之議題暨參閱文獻,提供個人回應意見。

a. 「多元識讀」的範疇與內涵分享討論。3/4前提供。

b. 「字圖形化非字義表徵之手法與類型」,提供示例與自己的分類方式,並附個人對此種字圖
形化非字義表徵使用的看法,與它也是一種現代識讀值得重視的能力嗎?3/18前提供。

c. 「聲音表徵手法與類型」回應。4/29前回應。
就聲音(包括語音、音效、樂音)在傳播訊息上的表徵手法與 類型,提供個人看法,
特別是與識讀素養相關聯的意見。

d. 「 賽伯人的世界」/暨「明日圖書我見我思」回應。5/27前回應。
網路閱讀成為主流後,是否會成為所謂「賽伯人」的世界,以及網路社會下,明日圖書的可
能面貌和可能導生的影響。


e. 「火星文如是我觀」回應。6/3前回應。
就年青世代流行的火星文表達個人看法,並舉火星文實例,說明你贊成或反對在校園流行的
理由。

(2) 期末心得報告:6/30前繳交。
以A4打印,至少3000字,並須自行給定一標題。
內容須就整學期上課內容作檢視,並提出一些自己對「多元識讀」各層面的看法-可就前面
『課程目標』所列的九項作為論述重點。

多元識讀研究 組作業

★ 組作業 ☆
共有三次分享報告。兩次選材解讀報告,一次實作報告。

(1) 「國內四家報紙風格與評價」分享報告。-15%,4/8日上傳繳交。
就國內自由、聯合、中時、蘋果四家報紙的相同版面,以一星期內容為度作比較。
比較文圖稿取捨與編排,指陳各報的風格、背後意識形態和優劣點,以及個人對國內報刊看法和改善意見。

(2) 「最愛創意短片、影片/動畫長片(各一)推介分享報告。-15%,5/13上傳繳交。
就自己所欣賞過的創意短片、動畫片或較長的動畫片、影片,各推介一片,說明自己喜愛的理由,並解讀、分析、批判你所喜愛或較不贊賞的地方讓大家分享。
長片報告時,除概略介紹此片內容外,解讀影像只要截取自己所欣賞或批判的部分即可。

(3) 「閱讀台東-自拍影像小集」分享報告。-20%,6/17上傳。
選擇自己在台東生活的經驗,認為可以代表/反映台東文化特色的東西,以數位相機或錄影機,拍攝可以表徵該台東文化特色的景物或居民生活動態。如為照片,以10~20張為原則,如為影像則剪輯為3~5分鐘為原則。
每人須對自己所拍攝的照片/影像小集,給一名稱,加附300字左右的文本敘述時,解析自己的鏡頭應用與表徵手法。

上課進行方式

1. 研究所有別大學部,課前閱讀與課中討論,重於教授課堂講授。本課程需要提供回應暨分享報告部分,均是需要自己先行閱讀指定資料。
2. 課堂上課,除教授講授外,大部分採用討論方式。討論議題由教授預先給定,此外,同學提供的回應或課堂相關的提問,也可能被挑選為議題。
3. 本課程已申請納入本校網路學園,修課學員或旁聽生均須上網註冊,並隨時瀏覽網頁,看老師給定哪些議題需要提供回應或繳交分享報告。回應或分享報告,均需以電子檔在上課前一天下午18:00前上傳網路學園。同學在第二天上課前,須看完其他同學的回應資料或分享報告。
4. 分享報告的作業均以小組為單位。每小組兩人,如選課同學為奇數,則有一組可以為3人。

課程目標

三、課程目標
透過課堂的探索討論,思考下列的問題,並建構自己的觀點:
1. 閱讀能力人人有別,你認為影響閱讀能力的因素有哪些?哪些部分是學校教育可以著力、應該著力的?
2. 21世紀是所謂資訊視聽閱讀時代,在閱讀型態上、閱讀讀物上,跟傳統閱讀有哪些較大的差異?從而有哪些閱讀能力是因應21世紀社會必須具備的?
3. 以文字為溝通表徵媒介,它所表徵的訊息除了字面義、引申義、比喻義、象徵義等與字義訊息有關外,字也可視為圖形媒介,傳遞字義外的訊息。如何閱讀並利用表達這種字圖形化傳遞字義外的訊息,需要教導給小學生嗎?需要的話,教些什麼?如何教?
4. 發出聲音、說話是人類本具的能力,除了話本身的字義訊息(腳本訊息)外,說話者常可藉助聲音的變化來傳遞額外訊息。除語音外,人們也常藉助音效(sound)或樂音(music)來強化語境氛圍,達到更佳的傳播效果。感受、解讀這種利用聲音來傳遞額外訊息或強化語境氛圍的能力,是否也需要教導?需要的話,是納入藝術領域,還是語文領域?
5. 火星文是電腦科技影響下的產物,也是反映青少年的次文化之一。面對火星文,我們該採取如何的態度?火星文的閱讀可以納入教學嗎?理由如何?
6. 未來讀物有愈來愈圖影化的趨勢,圖影像閱讀是否需要教導培養,還是正常人都具備的能力?如果需要教導培養,哪些圖影像閱讀能力,值得納入學校教育課程中?以及如何納入?
7. 電腦科技影響人們的閱讀型態,也影響讀物的出版型態。就閱讀來說,網路時代人們的閱讀模式如何?人們應該具備哪些電腦素養,才能適應21世紀資訊視聽閱讀時代?
8. 就讀物來說,傳統紙本圖書未來會被電子圖書取代嗎?理由是什麼?又未來的讀物,你認為可能出現怎樣的樣貌?
9. 有些學者為新21世紀資訊視聽閱讀時代的需要,提出「多元識讀」(multiliteracy)的理念。處於當前媒體多元、讀物多元的社會文化情境,教師和學生是否應該具備有別於傳統閱讀的「多元識讀」能力(素養)?

課程規劃定位

二、課程規畫定位:

1.依據研究所課程不同於大學部課程(理論介紹、研究探索應占有一定分量)。

2.以識讀、閱讀為課程的核心,而以訊息傳達/溝通(message communication)為探討主軸。

探討訊息表徵媒介、表徵手法、表徵意涵、表徵所反映之文化與價值觀(意識形態)。

3.多元是識讀的運作指涉,包括識讀行為的多元和識讀對象的多元。

識讀行為的多元,一指閱讀層次多元-理解、批判、建構應用,一指閱讀視角的多元, 能 從作/讀/研究者的不同視角作解讀。
識讀對象的多元,則涵括文本內容類型的多元,表徵媒體的多元,表徵手法的多元,不同文化社群產品的多元。
4.時空環境的特質:就現代所處資訊社會的特質,文化訊息的特色,思考因應現代社會生活必須具備哪些識讀能力。

參考書目

  • 黃振家、張書翎譯(2007) 數位時代的資訊素養(Liter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, Inquiries into Meaning Making with New Technologies. edited by Bertram C. Bruce) 台北:學富。
  • 楊意菁、陳芸芸譯(2001) 媒體原理與塑造 (Media Making: Mass Media in a Popular Culture. by Lawrence Grossberg et.al.) 台北韋伯文化。
  • 黃新生(2000) 媒介批評 台北:五南。 林圭譯(2001) 第六種語言:網路時代的新傳播語彙(The Sixth Language: Learning a Living in the Internet Age) by Robert K. Logan) 台北:藍鯨。
  • 宋佩譯(2008) 雨果的秘密(The Invention of Huge Cabret. by Brian Setznick) 台北:東方。
  • 勵忠發(1997) 記號、藝術、情報 台北:正中。
  • 田耐青、王健華、計惠卿等譯(2003) 視覺傳播(Visual Communication Images with Messages, 3rd ed, by Paul Martin Lester) 台北:雙葉書廊。
  • 孟建主編(2005) 圖像時代-視覺文化傳播的理論詮釋(Stefan Friedrich著) 上海:復旦大學。 黃崑巖(2005) 觀點 聯合報,民94.05.16 E6。
  • 徐靜嫻(2006) 走向新的識讀觀點。載於國語文領域統整課程發展:合作探究的模式。台北:學富,頁41-56。
  • 楊月蓀譯(2003) 媒體現形-混沌時代瀕臨意識邊緣(The Media Symplex: At the Edge of Meaning in the Age of Chaos, by Frank Zingrone) 台北:台灣商務。
  • 曲文奎、李如桐、王東生編譯(1995) 廣告基礎知識(川勝久、上畑武忠著) 台北:書泉。 張伯權(1991) 如何看懂美國廣告 台北:河馬。
  • 戴行鉞譯(2003) 藝術觀賞之道(初版十刷) 台北:台灣商務。
  • 胡致薇、許麗淑、覃月娥譯(1991) 如何看-一本引導閱讀人為環境的手冊(How to Read, A Guide to Reading Our Manmade Environment, by George Nelson) 台北:尚林。
  • 桑尼譯(2000) 解讀影像-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原理(Reading Images-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, by Gunther Kress & Theo Van Leeuwen)(再版二刷) 台北:亞太。
  • 蕭湘文(2002) 漫畫研究-傳播觀點的檢視 台北:五南。
  • 焦雄屏譯(2007) 認識電影(電影館102)(Understanding Movies, 10th ed., by Louis D. Giannetti) 台北:遠流。 韓叢耀(2005) 圖像傳播學 台北:威仕曼文化。
  • 吳筱玫(2003) 網路傳播概論 台北:智勝文化。
  • 南方朔(2003) 啊,手機的文化革命! 中國時報,民92.05.03 E7。
  • 王家英 (2007) 移動年代,一眼瞬間-日本行動上網的進化。經濟日報,民96年11月27日A14。
  • 陳冠華編譯(2007) 2007年日本手機電子書使用調查 中華民圖書館學會電子報 2007. No.16。
  • 劉本炎(1997) 網路上的希茲克利夫,由「電子論壇」上的「咆哮山莊」論戰,看文學的新時代 中央日報 副刊,民86.01.27~30,18版。
  • 黃嘉勝(1999) 師院學生媒體素養能力之分析-以攝影鑑賞教學為例。
  • 教學科技與媒體 45(1999年6月):15-25。
  • 吳筱玫(2002) 重寫賽伯人:一個模控的觀點。中華傳播學刊,創刊號,頁187-214。
  • 林欽榮(1997) 閱讀城市的方法-都市天空線 自由時報,民86.12.25,39版。
  • 曾珍珍譯(1999) 觀察河流的兩種方式 中國時報 副刊,民88.01.26。
  • 雷驤(2001) 看的方法 台灣日報,民90.12.11,25版。
  • 蔡昭儀譯,梅田望夫著(2007) 網路巨變元年:你必須參與的大未來 台北:先覺。
  • 陳謙(2007) 小眾喧嘩的年代。文訊,266,頁61-68。
  • MaoPoPo(2007) 畫出記憶本質的冥想-專訪新銳圖象小說家奎格.湯普森(Craig Thompson)。載於2007年11月15日 自由時報,E5版。
  • 鄭耀勝譯,Kellner, Douglas著(2004) Globalization, Democratization, and the Revisioning of Education: The Possibility of Multiple Literacy Instruction. 課程與教學,7(4),頁91-108。
  • 蘇健華整理(2006)。Cyborg、Cyborg宣言與Cyborg研究。資訊社會研究,11,頁37-114。
  • Potter, W. James(1998) Media Literacy. Thousand Oaks (Ca.): Sage.

1. Potter, W. James(1998) Media Literacy. Thousand Oaks (Ca.): Sage.
2. Mirzoeff, Nicholas ed.(2002) The Visual Culture Reader(2nd ed.) London: Routledge.
3. Rayner, Philip, Peter Wall, Stephen Kruger(2004) As Media Studies: The Essential Introduction.(2nd ed.) London: Routledge.
4. Beck, Andrew, Peter Bennett, Peter Wall(2005) As Communication Studies: The Essential Introduction. London: Routledge.
5. de Canio, Richard(1996) Angel Glow: Methods of Cineliteracy.(台灣翻印版) 台南:久洋。
6. Bang, Molly(2000) Picture This, How Pictures Work. NY: Sea Star Books.
7. Cazden, Courtney, Cope, Bill, Fairclough, Norman, Gee & Jim, et al. (1996)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: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.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s, 66(1), 60-92.
8. Duncum, Paul.(2001) Visual culture: Developments, definitions, and directions for art education.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, 42(2), 101-112.
9. Duncum, Paul.(2004) Visual culture isn’t just visual: Multiliteracy, Multimodality and Meaning.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, 45(3), 252-264.
10. Hagood, Margaret Carmody.(2000) New times, new millennium, new literacies. Read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, 39(4), 311-328.
11. Kalantzis, Mary., Cope, Bill. & Fehring, Heather.(2002) Multiliteracies: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new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. PETA-PEN, 133. For full text: http://www.eric.ed.gov/contentdelivery/servlet/ERICServlet?accno=ED465170
12. http://www.eric.ed.gov/contentdelivery/servlet/ERICServlet?accno=ED417373
13. Damico, James S.(2005) Multiple Dimensions of Literacy and Conceptions of Readers: Toward a More Expansive View of Accountability. Reading Teacher, 58(7), 644-652.

2月進度

☆ 2/19 ( 第1週 )
課程概說、多元識讀與多媒體讀物指涉意涵、自我解碼模式認識

☆ 2/26 (第2週 )
多元識讀之「多元」、「識讀」範疇與內涵分享討論(提供回應1)

教學目標

★教學目標
1. 能熟知多媒體、多媒體讀物與多元識讀(multiliteracy)的指涉意涵。
2. 能熟知文字、圖像、影像、動畫、聲音等各種傳播媒介的符碼與表徵語法系統,並能解析歸
納平面傳播媒體、視覺傳播媒體、網路傳播媒體的表徵手法暨其相互差異。
3. 能對字圖形化傳遞字義外訊息,以及藉助聲音變化來傳遞額外訊息或強化語境氛圍,進行分
析、解讀、歸納並應用。
4. 能以欣賞創意角度,歸納解讀、分析火星文類型及其語法。
5. 能覺知媒體傳播隱含的意識形態與操弄手法,並能適切予以批判。
6. 能認知多元識讀為時代新需求,並興起從事多媒體讀物製作/研究/導讀的志趣。

2009年1月3日星期六

課程名稱寓含術語

一、 課程名稱寓含術語:
1. 「多元識讀」vs.「多媒體讀物閱讀」。
2. 多元(multi-)vs.多媒體(multi-media)。
3. 識讀(literacy)vs.閱讀(reading)。
4. 讀物(reading materials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