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3日星期二

課程目標

三、課程目標
透過課堂的探索討論,思考下列的問題,並建構自己的觀點:
1. 閱讀能力人人有別,你認為影響閱讀能力的因素有哪些?哪些部分是學校教育可以著力、應該著力的?
2. 21世紀是所謂資訊視聽閱讀時代,在閱讀型態上、閱讀讀物上,跟傳統閱讀有哪些較大的差異?從而有哪些閱讀能力是因應21世紀社會必須具備的?
3. 以文字為溝通表徵媒介,它所表徵的訊息除了字面義、引申義、比喻義、象徵義等與字義訊息有關外,字也可視為圖形媒介,傳遞字義外的訊息。如何閱讀並利用表達這種字圖形化傳遞字義外的訊息,需要教導給小學生嗎?需要的話,教些什麼?如何教?
4. 發出聲音、說話是人類本具的能力,除了話本身的字義訊息(腳本訊息)外,說話者常可藉助聲音的變化來傳遞額外訊息。除語音外,人們也常藉助音效(sound)或樂音(music)來強化語境氛圍,達到更佳的傳播效果。感受、解讀這種利用聲音來傳遞額外訊息或強化語境氛圍的能力,是否也需要教導?需要的話,是納入藝術領域,還是語文領域?
5. 火星文是電腦科技影響下的產物,也是反映青少年的次文化之一。面對火星文,我們該採取如何的態度?火星文的閱讀可以納入教學嗎?理由如何?
6. 未來讀物有愈來愈圖影化的趨勢,圖影像閱讀是否需要教導培養,還是正常人都具備的能力?如果需要教導培養,哪些圖影像閱讀能力,值得納入學校教育課程中?以及如何納入?
7. 電腦科技影響人們的閱讀型態,也影響讀物的出版型態。就閱讀來說,網路時代人們的閱讀模式如何?人們應該具備哪些電腦素養,才能適應21世紀資訊視聽閱讀時代?
8. 就讀物來說,傳統紙本圖書未來會被電子圖書取代嗎?理由是什麼?又未來的讀物,你認為可能出現怎樣的樣貌?
9. 有些學者為新21世紀資訊視聽閱讀時代的需要,提出「多元識讀」(multiliteracy)的理念。處於當前媒體多元、讀物多元的社會文化情境,教師和學生是否應該具備有別於傳統閱讀的「多元識讀」能力(素養)?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